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法国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是:除了乌迪·艾伦的电影,其它通通是狗屎一堆。
相反,一些优秀的欧洲电影,美国人却没有看过。
比方说,我小时看过一些极出色的意大利电影,如《罗马十一时》之类,美国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为此我请教过意大利人,他们皱着鼻子说道:美国人看我们的电影?他们看不懂!
把知识分子扣除在外,仅就一般老百姓而论,欧洲人和美国人在文化上有些差异:欧洲、尤其是南欧的老百姓喜欢深刻的东西,美国人喜欢浅薄的东西;这一点连后者自己也是承认的。
这种区别是因为欧洲有历史,美国没有历史所致。
因为有这种区别,所以对艺术的认识也有深浅的不同。
假定你有深刻的认识,对浅薄的艺术就会视为庸俗──这正是欧洲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
现在来谈谈我们中国人民是哪一种人。
我毫不怀疑,因为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是全世界最深刻的人民。
这一点连自以为深奥的欧洲人也是承认和佩服的。
我在国外时,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件事: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先生主持了卢浮宫改造工程;法国人不服,有人说:美国人有什么文化?凭什么来动我们的卢浮宫?对此,贝先生从容答道:我有文化,我是中国人哪;对方也就哑口无言了。
顺便说说,乌迪·艾伦的电影,充满了机智、反讽,在美国电影里是绝无仅有的。
这也难怪,他虽是美国籍,却是犹太人,犹太文化当然不能小看。
他的电影,能搞到手的我都看过,我觉得他不坏;但对我来说,还略嫌浅薄。
略嫌浅薄的原因除中华文化比犹太文化历史悠久之外,还有别的。
这也难怪,在美国的中国人当时不过百万,作为观众为数太少;他也只能迁就一下一般浅薄的美国观众。
正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有历史、有文化、很深刻,想在中国搞出正面讴歌的作品可不容易啊;无论是美国导演还是欧洲导演,哪怕是犹太导演,对我们来说,都太浅薄。
我认为,真善美是一种老旧的艺术标准;新的艺术标准是:搞出漂亮的、有技巧的、有能力的东西。
批判现实主义是艺术的一支,它就不是什么真善美。
王朔的东西在我看来基本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乌迪·艾伦也属这一类。
这一类的艺术只有成熟和深刻的观众才能欣赏。
在我看来,所谓真善美就是一种甜腻腻的正面描写,在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度里,一流的艺术作品没有不包括一点批判成份的。
因此,从批判转入正面歌颂往往意味着变得浅薄。
王朔和他的创作集体在影视圈、乃至文化圈里都是少数派。
对于上述圈子里的多数派,我有这样一种意见:现在中青年文化人之大多数,对文化的一般见识,比之先辈老先生们,不唯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下降。
为了防止激起众怒,我要声明:我自己尤其远不如老先生们。
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的优秀电影一出现,老先生们就知道是好东西,给予“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的美誉。
现在的文化人不要说这种见识,连这样的名词都不知道,只会把“崇高”
之类的名词径直讲出口来,也不怕直露。
当然,大家不乏讴歌主旋律的决心,但能力,或者干脆说是才能,始终是个主要问题。
多数的影视作品善良的创作动机是不容怀疑的,但都不好看。
一场救命之恩,霍先生被逼以身相许了。...
程玉酌只想安稳度日,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那一夜,她莫名被指去为六皇子启蒙,年仅十五岁的六皇子让她明白,何为地狱。她撑着散架的身子没入宫廷之中,不论他如何...
平凡的少年,儒弱的心灵,在意外获得一张游戏光盘后发生了奇妙的转变,他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弱者,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他获得了超凡的实力,他拥有了强劲的武装,但这都不是他成功的关键,关键是他有了一颗无畏的心!...
作者轰度的经典小说我真没想穿越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我真没想穿越我没有想穿越,我不想迎娶白富美,更没有想走上人生巅峰。...
...
小农民偶然间得到了山神传承,从此以后,开启不凡的人生。...